八月江城,热浪在整座城市翻滚。
窗外蝉鸣阵阵,刚刚过完101岁生日的李德富,缓缓放下早已发黄的军装旧照,平静的思绪渐起微澜,向前来拜访的记者述说起80多年前的抗战往事。
跟着父亲上战场
李德富已在武汉生活60年,这是他这辈子生活最久的地方,即使是老家河北,也在记忆中模糊了。
1929年,年仅5岁的李德富与姐姐跟随母亲告别河北老家的亲人,前往山东投靠父亲李连生。李连生是津浦铁路的一名工人,常年风里来雨里去,落下一身病。尽管母亲勤俭持家,但父亲的工资也只能维持李德富读完小学。12岁那年,李德富离开学校,去铁路部门当起了学徒工。
1938年春,鲁南大地。日本侵略者的屠刀挥向这里手无寸铁的百姓。战乱中,李德富和家人虽保住了性命,父子俩却和大量工人一样,失去了收入来源。
“赶走小日本,不当亡国奴。”1939年初,年仅15岁的李德富跟随父亲,加入了当地一支由十几个失业铁路工人组织的抗日队伍。“我们拧下螺丝,拆开铁轨,摧毁日军的运输火车。”李德富回忆。
↑李德富为汉口鄱阳街小学师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演讲
后来,李德富和父亲又加入了八路军。父亲被任命为班长,李德富成为一名八路军战士。
“记不清第一次拿枪的时间了,但能加入打鬼子的队伍,觉得特别光荣。”在八路军队伍里,李德富一边练打枪,学文化;一边跑遍各个村庄,开展宣传动员,组织群众一起反抗日本侵略者。
1940年,李德富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。
“排长赵凤年是我的入党介绍人之一,他说我现在开始有了第二生命——政治生命。”虽然并不能完全理解什么是政治生命,但16岁的李德富感觉肩头沉甸甸的。
最喜欢的歌是《黄河颂》
“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,将要学习你的榜样,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!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!”
工人出身又有小学文化的李德富喜欢唱歌,一首《黄河颂》他唱了几十年。他在鲁南山区里唱给战友听、唱给群众听,用歌声激发战友与群众的抗日斗志。李德富很快便在抗日工作中崭露头角,于是被送到干部轮训队进行学习。
在轮训队,李德富了解到不同队员的参军原因、战斗经历,还遇到了16岁参加红军、经历过长征的战斗英雄何万祥。“他给我们讲述了参加过的大小400多次战斗。”短短3个月的轮训,战友们的英雄事迹深深影响了李德富,也更加坚定了他的抗日决心。
“当时的生活艰苦,不是煮柳树叶就是炖野菜,掺点儿玉米面就算改善伙食。”李德富说,小埠子战斗却让他和战友们吃上了肉。
“一次,上级下达命令,要求我们拔掉一个日军据点。”李德富回忆,那个据点由于地势原因,易守难攻。
战斗开始后,我军发现据点里除了伪军还有日军,是块典型的“硬骨头”。一线部队立刻向上级汇报这一情况。上级领导当即指示:活捉一个鬼子便奖励每人一斤猪肉。
“打鬼子就要不怕死,决不当孬种。”李德富和战友们冒着敌人的优势火力进攻。几个小时后,我军成功夺取小埠子据点,还活捉了5名日军。
吃着炖猪肉,唱着《黄河颂》,胜利的喜悦至今让李德富激动不已。
枪林弹雨里闯过来的“福将”
1943年,李德富被派往后来有着“铁道游击队”之称的队伍担任中队指导员。
“我们扒火车、炸桥梁、断铁路,破坏日军的运输线、截获日军的军火物资,就像插入敌人胸膛的钢刀,打得日本鬼子魂飞胆丧。”李德富回忆道。
↑在鄱阳街小学演讲活动期间,学生为李德富系红领巾
为了对付他们,日军组织了一支队伍伪装成“游击队”,到村子里挨家挨户敲门,谁开门就将谁当作铁道游击队的情报员,先后有十几名群众被捕。
李德富率领队员们紧急追击这支假“游击队”,在其回撤途中设置了伏击圈,将他们全部歼灭,救下了被捕群众。看到日军小队被消灭,队员们十分兴奋,纷纷称带队作战的李德富为“福将”。
1945年8月,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。
从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开始,这支铁道游击队在几个车站与日军铁甲列车大队、铁道警务大队等开展受降缴械谈判。李德富也参与了这场“拉锯战”。
这一年冬天,作为铁道游击队队员,李德富亲眼见证了让他终身自豪的一幕:沙沟火车站,千余名日军向他们缴械投降。
英雄应该被铭记
1980年离休后,李德富成为一名义务宣讲员,经常深入机关、学校和企事业单位,讲述抗战经历和革命优良传统。
“日军小队长渡边一郎这个双手沾满中国人鲜血的刽子手,终于倒在了我们正义的枪下。”在武汉市武珞路小学,李德富被小学生围在中间,讲述当年铁道游击队的故事。
“不要忘记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。”李德富告诉孩子们,英雄需要被铭记。
“抗战那些年日子过得艰苦啊。”李德富经常给儿孙们讲,自己一边带领群众开荒,一边挖野菜,行军途中他脚指甲磨掉好几次……
经历过艰苦日子的李德富一直十分节俭。饭粒掉在桌上,他会捡起吃掉;时钟不走了、水管坏了,他会自己动手修理;旧家具舍不得丢,背心穿到破洞也不换……
某日午后,大女儿推开父亲李德富房间的门,走到床边俯下身和父亲念叨着:“爸爸,今年是抗战胜利80周年,要在天安门举行阅兵,国家没有忘记你们每一位英雄。”
李德富反复呢喃着说:“不敢称英雄,只能说英勇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