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首页 回到顶部

山东省龙口市“任常伦民兵应急连”——

“以英雄之名,担时代之责”

2025-08-21 21:26:43

山东省龙口市“任常伦民兵应急连”组织训练。王军华摄

无人机抵近侦察回传实时“敌情”,爆破手穿越“染毒地带”开辟通路,医疗小组冒着炮火抢救“伤员”……三伏时节,一场带战术背景的民兵支援保障训练,在山东省龙口市民兵训练基地综合训练场上火热展开。担纲这场实战化训练的正是以抗日英雄任常伦名字命名的该市“任常伦民兵应急连”。

1938年,日本鬼子侵占胶东,17岁的任常伦在老家黄县(今龙口市)加入抗日自卫团。19岁参加八路军后,随部队转战胶东,参加大小战斗120余次,9次负伤仍冲锋在前,被山东军区授予“一等战斗英雄”称号。1944年11月,在海阳长沙堡战斗中,担任八路军胶东军区第5旅14团1营5连3排副排长的任常伦,子弹打光后与日军拼刺刀,在刺死5名日军后,壮烈牺牲,年仅23岁。后来,任常伦所在连被命名为“任常伦连”,他的故乡被当地政府改名为“常伦庄村”。1945年,当地群众捐出铜锁、烟袋锅、门把手,为任常伦铸造了2米高的铜像矗立于英灵山之巅。2009年,任常伦入选“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”,他“轻伤仍杀敌、重伤不叫苦,舍命杀顽敌、坚持干到底”的战斗精神,一直激励着后来人勇往直前。2023年6月15日,根据上级命令,龙口市正式编建“任常伦民兵应急连”。

“英雄的名字不是招牌,而是感召。要以英雄之名,担起时代之责。”龙口市人武部领导介绍,“任常伦民兵应急连”组建后,他们与南部战区某旅“任常伦连”结成共建对子,邀请“任常伦连”官兵定期为该连训练“把脉”,在传承任常伦精神中互促共进;与常伦庄村、任常伦事迹展陈馆共同打造“红色地标+民兵先锋”教育实践平台,通过村、馆、连共建,让英雄精神成为全体民兵奋进向前的不竭动力。

“每年新民兵入队,第一课是瞻仰任常伦烈士铜像,第一项训练是重走英雄当年的战斗路线,学唱的第一首歌是《战斗英雄任常伦》。”指导员邹恭冉告诉记者,他们以任常伦为榜样,着眼新时代民兵担负的使命任务,扎实开展基础训练,在近似实战环境中磨砺战斗意志、培养战斗作风;主动与驻军开展协同训练,在嵌入式联训联演中查找短板弱项,提高战时支援保障能力;列装无人机、生命探测仪等新装备,在与武警部队和消防应急部门联合进行智能化救援训练中,锤炼平时应急能力,努力做到“听到命令就行动,操起装备能战斗”。

“一组打隔离带,二组压制火头……”2023年夏季,龙口市下丁家镇大庄村南部发生森林火灾,“任常伦民兵应急连”闻令而动,以最快的速度集结就位,奔赴火场,连长马康一声令下,大家不畏烈火浓烟,如同当年任常伦冲入敌阵一般,勇敢地投入到灭火战斗中。经过数小时鏖战,山火被成功扑灭。

“战斗英雄任常伦,他是黄县孙胡庄的人,十九岁参加了八路军。打仗赛猛虎,冲锋在头阵,完成任务坚决又认真。为人民牺牲也甘心……”前不久,记者在龙口七甲学校,见到了正在给学生们讲任常伦故事的“任常伦民兵应急连”民兵张青厚。他从这首在胶东传唱了80年的《战斗英雄任常伦》歌曲讲起,由浅入深,娓娓道来,潜移默化在学生心中种下学习英雄、崇尚英雄、争当英雄的种子。张青厚告诉记者:“少年强则国强。任常伦17岁参军时和现在的中学生一样大,他迎着枪林弹雨冲锋在前的大无畏精神,是这个时代青少年最需要的。”

据龙口市党史专家、市文联副主席张鹏介绍,这两年,“任常伦民兵应急连”主动扛起传承红色基因重任,常态化组织民兵到明德学校、新民学校、实验小学等中小学和街道社区,宣讲任常伦事迹,开展国防教育,张青厚等12名民兵已成为市国防教育师资库入库成员。

夕阳西下,“任常伦民兵应急连”以点名讲评的方式结束一天的训练。当连长马康呼点“任常伦”时,全连民兵齐声答“到”,洪亮的声音响彻云霄……(丁胡彬、苏高明、贾玉省)

责任编辑:郑艳妮
扫一扫分享本页